(8月19日—8月25日)
一周之“首”
首次觀測到“行星際激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組航天器終于觀測到了科學家搜尋多年的一個現象:行星際激波,即不斷從太陽流出的帶電粒子流(科學家稱之為太陽風)的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
“最”案現場
迄今最小發動機僅一個離子大
由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理論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建造了世界上最小的發動機——單個鈣離子,其體積僅為汽車發動機的100億分之一。這種設備未來可被納入其他技術,回收余熱,從而提高能源效率。
一周焦點
黑洞撕碎中子星產生引力波?
引力波“獵手”或許已經捕獲他們最奇異的獵物!美國東部時間8月14日17時10分39秒,美國和意大利的3臺巨型探測器探測到了一次奇異事件,分析表明,這是由一對黑洞和中子星在約9億光年之外相互運動并合產生的一束引力波脈沖。專家表示,科學家們曾觀測到黑洞—黑洞并合以及中子星—中子星并合產生的引力波,但從未發現過黑洞—中子星的并合。
一周爭鳴
氣候變化或致2100年全球人均GDP下降7%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忽視氣候變化問題而不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制,全世界經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到2100年,全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受氣候變化影響而降低7.22%。
一周明星
地球上的沙子快沒了
近期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評論稱,人們對全球采沙量的估計并不可靠,而目前沙子和礫石的采掘速度,已經超過了其自然恢復的速度。導致這種不可持續采挖的原因是失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報告,“在沙子里踏下了一個重重的腳印”,接下來,行動和法規必須跟上。
前沿探索
人類大腦皮層新鑒定出75種不同細胞類型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利用單核RNA測序技術,鑒定出了人類大腦皮層某區域中的75種不同細胞類型。通過與小鼠的類似腦區比較,發現了二者在結構和細胞類型方面的相似性以及相當多的差異。這強調了在研究模式生物之外,直接研究人腦的重要性。
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碳問世
IBM蘇黎世研究實驗室物理學家從氧化環碳分子著手,創造了一種名為環碳(cyclocarbon)的分子,并對其結構進行了成像:該分子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
技術刷新
新設計讓太陽能電池更高效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單線態裂變來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方法。這是迄今為止最有效和技術上最有用的分子內單線態裂變材料。新設計的有機分子可快速產生兩種激子,這兩種激子比目前最先進工藝產生的激子壽命更長,這將使每個光子產生的電能都可被太陽能電池吸收。
奇觀軼聞
地球在20年前就已停止變綠
科學家發現,全世界的綠色植被正在逐漸減少。這并不是說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都在失去植被,但在全球范圍內,平均而言,這一趨勢正在下降。科學家認為該現象與空氣中水分的減少有關,而后者是氣候變化的結果。
(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